2015-08-10
露天电影 翻阅生活的日历,有很多陈年往事,随着岁月的流失,而渐渐淡忘,但童年时代看露天电影的情景,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。 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,能够看场露天电影是一件非常奢侈和惬意的事情。一旦有新片,特别是战争片子,各村争先恐后去请公社电影队。一有放电影的消息,农活再紧的生产队也会将夜工停下来。孩子们都像过节一样的兴奋,早早地完成母亲交待的割羊草任务和老师布置的作业。
2015
08-10
2015-07-31
听取蛙声一片 今夏,断断续续的连日梅雨带来的阴凉,让人恍若时光还停留在春天,全然忘记了已是盛夏的季节。这几日,久违的阳光终于冲出云层,毒辣辣地灼烤着大地,气温攀升,让人一下子有了三伏天的感觉。 夜晚,小城车水马龙的噪杂声还未完全平息,隔着自家六楼的窗台,忽然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声清脆的蛙鸣,我顿觉新奇。循声穷目,原来是马路对面小学花园的小水塘里,耐不住酷暑的青蛙开起了“乘凉晚会”。 青蛙俗称“田
2015
07-31
2015-07-22
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前些日子和经营部同事一起去投标,在那里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“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”的重要! 这是一个大标,投标单位不仅多而且实力强,竞争很激烈。九点半正式开标后,现场封闭,招标代理和业主开始逐家验证各家上交的相关证件原件,上面在验证,下面的我们则在整理回想计算自家的证件、价格,眼睛也不停的寻摸着有哪些强劲对手参与,当然我就是这下面中的一个,进来前我就刻意坐到了一家声望很大公
2015
07-22
2015-07-16
小村夏夜飞流萤 儿时夏夜,皎洁圆月静静凝望美丽的小村,灿烂群星微笑倾听人间的故事。 吃过晚饭,劳作一天后的村民三三两两聚在村头纳凉。勤快的女人不忘做一些手头活,顺便聊聊关于女人的话题。男人们光着膀子,拿着蒲扇,谈论着庄稼长势怎样,今年收成如何,蒲扇摇出晚风中的佩兰幽香。我们这些孩子三五成群去田野捕捉萤火虫。池塘边上,绿草丛中,到处都有萤火虫在翩翩飞舞。闪烁的流萤或一个单飞,或一群团飞。时高时低
2015
07-16
2015-06-30
览次数:166日期:2015-07-03 八千里路云和月 ——公司2015年上半年综合检查侧记 检查交流专业谨严 东风暖,夏意浓。 2015年5月29日,集团公司上半年度综合大检查率先在西南贵阳点题。 此次活动历时一月之久,行踪遍及贵州、江西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、新疆9个省市区,涉及7个区域公司25个项目,行程万里。 检查组由集团总经理陆飞亲任组长,总工程师吴东辉、安
2015
06-30
2015-06-27
汶川救灾琐忆 2008年5月30日,一个永恒难忘的时间节点。 那天早上5:30分,我踏上前往一线的救灾校车,来到离震中10公里左右的一个山村。山村入口为一座危桥,三面环山。现场驻扎着成都军区某部的官兵,在部队教导员带领下,我们直接奔赴现场进行废墟清理,工具为每人一副十指可见的手套。临时搭建的学校,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,成排坐在临时组装的木凳上听课,神情专注,朗诵声在空荡的山谷里回响,显得异常久远
2015
06-27
2015-06-23
建筑工人,我心中最美的劳动者 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可能没有高等的学历,但他们有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;他们可能没有写字楼里舒适的工作环境,但不管严寒酷暑,依旧辛勤劳作;他们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家人,有的也只是钢筋、砖块和混凝土。他们就是最美的劳动者---建筑工人。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,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,是他们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。今天的万丈高楼,无不汇集了建筑工
2015
06-23
2015-06-20
徐献高家庭获南通市“最美家庭”称号 6月17日下午,“老启安”徐献高参加了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(南通启东)现场颁奖典礼。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文明办主任陈冬梅为获南通市“最美家庭”的徐献高同志颁发道德典型奖励金。 共产党员徐献高成家几十年来,带领家庭成员倡导“孝老爱亲、崇文尚学、廉洁诚信、自强奋进、互助奉献”的美德,怀善心、做善举。尤其跨入新世纪后,支持儿女们齐心协力创办企业,成立了江
2015
06-20
2015-05-29
“挑屋基墩”和“搀高头” 文陆欣图郁异人 沙地民居所在地,叫“宅基地”。对宅基的选择和朝向,笃信风水的沙地人格外看重。建房前要请有名望的风水先生用罗盘定向,实地勘测地基,卜定吉日,确定朝向和房屋上前落后的分寸。沙地民间最忌讳东邻西舍的房屋比自家上前。左边上前犹可,右边人家上前则成“白虎伸手”,极为不利。因此,沙地民居虽然成埭成排,但细致观察,“埭”并非笔直一线,而是参差错落,宅基几乎没有正子午
2015
05-29
2015-05-18
吃龙虾 在我童年之时,乡下很少有龙虾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乡下龙虾才多起来。河边沟旁到处都是,这种张牙舞爪的小家伙在芦苇丛中你挤我撞,欢蹦乱跳,异常活跃。将蚯蚓扎在钓竿钩上作诱饵,放入水中,最多的有四、五只竞相争食,同时上钩。“有钱人吃时虾,无钱人吃龙虾”在当年,农村生活贫苦,一日三餐无油荤。为给孩子补身解馋,盛夏午间,母亲常冒着高温在宅后小河里钓龙虾。到了晚上,全家老少相聚一桌,端上一大盆“大红
2015
05-18